2025.06.12 22:52 工商時報 劉朱松
身兼車王電、華德動能董事長蔡裕慶。圖/劉朱松
華德動能所生產的電動大巴,準備供貨給欣欣客運。圖/劉朱松
登錄興櫃的電動巴士大廠-華德動能(2237),將申請「創新板上市」!華德董事長蔡裕慶12日在主持股東常會時表示,公司預估今年下半年電巴出貨量,約是上半年的1倍,今年度營運可望獲利,並規劃今年底送件,申請創新板上市,期望明年第一季掛牌,一旦如願,可望成為臺灣首家電動車公司,以「年度正盈利掛牌上市的企業」。
華德是車王電(1533)集團旗下子公司,專攻電動巴士製造設與行銷,身兼車王電、華德董事長蔡裕慶強調,華德去年度國內交車113輛電巴,今年簽約或得標電巴數量,超過200輛,希望今年電巴內銷數量,朝邁向雙倍數成長,出口電巴也接近雙倍的成長。
蔡裕慶認為,公司今年上半年營運,應該有機會盈餘,且下半年預計電巴的交車量,預計是上半年的2倍,整年度交車量也會邁向2倍增長。
華德對於明年國內、外的電巴銷售量,也非常樂觀,短期希望以30%至50%的成長速度,持續推進,目前公司與客戶正努力合作推廣電動巴士。
蔡裕慶透露,華德電巴生產,已達經濟規模,並做好本土化後,做出非常大幅度的成本降低方案,使得公司營運有合理的毛利率。
華德從已完成技術自主、產品多元、市場擴張、智能生產,到營運規範的全面性飛躍發展,公司營運正式邁入營運收穫期,今年有信心實現營運轉虧為盈。
蔡裕慶認為,今年度營運表現亮眼的主因,主要受惠於外銷大幅成長,及國內各縣市政府加速公共運輸電動化腳步,更藉由少人化的智慧製造能力,可避免產能不足的疑慮。
華德今年交車數量可大幅成長,上半年交車數量,較去年同期成長114%,預估今年度有望達成近倍數的成長,迄今交車數量,穩居推廣期交車量最多的業者。
在海外市場拓展方面,華德也持續有突破性發展,在日本住友協助下,華德目前與超過10家日本客運業者(含西鐵與國際興業等公司),建立合作關係,目前當地市佔率10餘%,預估今年底,公司在日本電動巴士市佔率,朝邁向20%。
此外,華德希望與日本4家組裝廠合作電巴案,未來希望有更多的組裝廠,加入公司合作案。
華德也積極佈局北美市場,結合美國Optimal推展電車及油車,皆適用的車用管理系統、電巴智慧充電系統,及國際一流的智慧製造技術的整合性輸出。
至於新產品開發,華德除自動駕駛大巴及中巴開發計畫,也與美國Optimal共同開發設計符合美國降低通膨法案(IRA)獎勵標準的大型電動巴士案。
此外,華德更藉由臺中廠智慧產線的自動化生產,採用350KW直驅馬達、高整合性空調,及電池冷卻一體化等技術導入,顯著降低了整車生產成本,公司對全年度營運,由虧轉盈,抱持高度的信心。
蔡裕慶表示,「藉由不斷地取代自己,才能不被取代」,是公司發展過程中,始終秉持的理念。他指出,華德未來將以「載具整合技術、高效能源管理、智慧營運平臺」三大主軸,持續深化核心能力。華德預期明年初上市之後,將為集團帶來更多資源與國際合作機會,並透過資本市場機制,以發展電動中巴、電動物流車等新車型,並加速拓展海外市場。
https://www.ctee.com.tw/news/20250612702065-430201